地区选择
- 热门城市
- A B C
- D E F
- G H
- J K L
- M N P
- Q R S
- T W X
- Y Z
人际关系的距离是无法用尺来衡量的。有时候人与人之间太过接近,就避免不了摩擦,尤其在职场中,“零距离”接触只会令人失去安全感。那么职场中的哪些行为最让人觉得没有安全感呢?
熟悉的同事:不可逾越的安全线
办公室是个特殊的环境,大家往往既是同事关系又是朋友关系。但如果处理不当,把握不好一个“度”,很多看起来不起眼的“小事情”就会影响到人际关系,以致影响到正常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。以下几点是容易逾越对方安全底线的大忌,如不遵守,那再熟悉的同事也有可能因此变为最熟悉的陌生人。
1.过多关注他人隐私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,请不要轻易涉足,记住职场不是娱乐圈,你也不是一名狗仔;
2.在公共场合不尊重对方的发言。当别人开口说话时,你便是一名听众,随便插话和心不在焉的做法都是让人不安的表现;
3.在背后议论同事是非。职场并不是一个密不透风的环境,你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把柄;
4.经常向同事借钱。原本友好的同事关系一旦牵扯到利益,就容易变质;
5.肢体接触过于密切。切忌因为关系密切了就对人“动手动脚”,这是极其不礼貌的;
6.工作时间制造噪音,影响其他同事工作。当你打破良好的办公环境时,其他同事不向你提议并不意味着他不介意,所以你还得自觉维护一个相对安静的办公环境。
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安全底线,但是距离因人而异。所以职场人士在与同事的日常交往中还需学会把握分寸,即使再熟悉,也记得留意脚下那条不可逾越的黄色安全线。
讨厌的同事:对方只是“路人甲”
若你无法完美地控制自己的情绪,做不到笑脸相迎并且愉悦地向对方进行问候的话,请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:
1.纯粹地将对方看作是你一个重要的客户;
2.尽可能地绷紧“工作”这根警示弦;
3.在心中默念十遍或是更多遍“对方只是路人甲”,尽量淡化对方在你心中的存在感;
4.与对方说话时,可以选择将视点落在对方以外的其他地方,但痕迹不可太过明显;
5.三思而后言,宁可让人感觉你是反应慢半拍,也千万不要与对方“针锋相对”;
6.即使对方会在背后说你坏话,但你自己要切记勿在背后说他人的坏话。因为职场是个人多嘴杂的地方,指不定哪天你说的话就落到了当事人的耳中。记住,“这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”。
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方法很简单,但越简单的方法往往做起来越难。而且,越是你讨厌的人,他们的存在感对你而言也就越强。因此这个时候你不妨大大方方地将“真诚待人”这四个字收拾收拾扔进垃圾筒里好了,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这份“虚伪”而责备你的。
老板与员工:世界上最难控制的距离
如何保持好与老板适当的距离,能够以非常“艺术化”的方式既让老板对你信任,而且也不会使你远离老板的视线,这的确是个难题。“人际传播学”里面提到四种与周遭环境保持安全舒适关系的。1.公众距离:350公分以上,例如看表演、上课。2.社会距离:120—350公分之间,例如谈公事。3.个人距离:50—120公分之间,例如与亲朋好友聊天的距离。4.亲密距离:30公分以内,例如与亲密的伴侣亲密接触的距离。显然员工与老板的距离应维持在第2与第3之间。同时我们还需要遵守以下一些规则:
1.尊重老板;
2.认清自己并演好自己的“角色”;
3.多沟通建立信赖;
4.成就老板的决策;
5.不要固执的与老板顶着干;
6.谨言慎行养成良好的习惯;
7.要与老板保持一定的“尺度”。
客户:这么近,那么远
1.要与客户走得勤,但不要与客户走得太近。你可以把客户当作朋友,但客户毕竟不是发小知己,和客户的交往毕竟只是工作关系,且涉及到很多利益问题、利害关系,靠得太近反而会引起对方尴尬、进而让对方产生防范心理;
2.了解客户的喜好很重要。只要客户有爱好,那就意味着这是一个切入点,你就可以利用客户的爱好对其进行公关。运动是团队活动,可以共同参与,客户若喜欢运动,可以约他一起去打球;然而客户喜欢看电影看音乐会的话,最好还是送上两张票,让客户自行选择和他同去的人;
3.聊私事只是辅助手段,聊工作内容才是正经事。在办公室以外的场合你可以和客户聊些轻松的话题,但记住大家熟稔了后,不要把重心落在客户的私事上,你要了解的还是客户的公司运营情况、新项目计划、人事变动等。当客户谈论过于私密的事情时,可有技巧地转换话题,知道得越多也许越难处理双方之间的关系。
与客户之间的距离看起来“这么近”,但实际上又“那么远”。既要保留有小小的私人空间,更要开辟出一块大大的工作区域,这着实是最需要技巧性的安全距离。